今年有地暖用戶又在說:家里已經(jīng)開啟地暖一周了,使用上都沒有啥問題,可是感覺室內三個臥室的溫度明顯比客餐廳低,特別是起床后從臥室走到客廳,溫差感特別明顯,客廳顯示有22度,而臥室只有18度。
他說家里臥室是木地板,而客餐廳是地磚,他懷疑是地面材質帶來的溫差,想向我確定一下,看有沒有解決辦法?
這個問題是很多人都遇見過的,我記得他在安裝地暖前,我就給他建議了:
1、統(tǒng)一使用一種地面材質,比如全屋木地板、全屋地磚,不推薦地磚與木地板混合使用。
2、如果要使用木地板,木地板下方的墊層盡量使用具有地熱導熱孔的,這樣地暖散熱會提升很多,縮小它與地磚的溫差。
3、如果要使用地磚+木地板,需要在地暖鋪裝前,提前做一次木地板與地磚的地面回填高差后再鋪裝地暖。
我曾經(jīng)的建議估計他忘記了,使用了地磚、木地板混合的地面鋪裝材料,在材質上木地板的阻熱性是大于地磚的10倍(我還不知道他家的木地板具體厚度),依據(jù)他的體驗出的溫差約4度來看,估計木地板下方的墊層也沒有使用具有地熱導熱孔的,也沒有提前做地磚與木地板區(qū)域的回填高差。
目前的解決方案是如何的?
知道它的原因了,目前無法從根本上解決了,可以從以下方法去改善:
1、如果是使用的主機溫控控制方式(單溫控),由于壁掛爐直接受它控制,所以可以升高溫控器的溫度設置,比如溫差是3度,就要把溫度調高3度。
2、把客餐廳的回水流量調?。ň唧w只能憑經(jīng)驗),延長客廳的升溫時間,為臥室區(qū)域的地暖升溫爭取到了更長的升溫時間。
你是不是覺得這樣操作,明顯是在增加能耗呢?是的,因為他從一開始忽略了建議內容,就注定了要多給能耗了,多花錢買舒適。
為啥說地暖要使用全地磚或全屋木地板而不推薦使用地磚+木地板呢?
在一個平層戶型里使用全屋木地板,它的熱傳導能力幾乎是一樣的(排除窗體大小不一帶來的差距),后果是室內的升溫周期長,比如室內從8度升到20度,壁掛爐需要運行約24-48小時才能達到預設溫度。
而地磚材質情況下,壁掛爐通常運行時間在12-24小時能達到預設溫度而停止,雖然用戶多花了氣費,但是感覺不出來溫差,這也是總有人說地暖舒服度高,可能耗高的原因之一。
另外,地磚與木地板存在材料厚度不一樣,地暖在鋪裝時,是在同一平面高度的基礎上鋪裝,為了后期鋪裝地面材質后,能在一個平面,所以地暖在回填找平工序時(有些是業(yè)主自己后期做),就會在地板區(qū)域多加厚2公分的回填層。
雖然這樣解決了用戶的地面完成面的問題,但是木地板區(qū)域地暖管上方的厚度卻比地磚區(qū)域的厚了2公分,再加上木地板自身的阻熱性,所以導致溫度比地磚的溫度低。
最后,現(xiàn)在的木地板鋪裝要求很高,幾乎都會要求用戶再做一次自流平,這樣做雖然提高了木地板的平穩(wěn)性,卻又增加了一層阻熱材料,你說木地板區(qū)域的地暖升溫能不難嗎?
總結
在壁掛爐地暖系統(tǒng)里的地面材質的運用,從熱效率、節(jié)能性和環(huán)保性上講,肯定是使用地磚或石材類最佳;現(xiàn)在很多使用地磚+木地板混合鋪裝的家庭,一定要注意它們兩者原本自身厚度差異和鋪裝工藝差異帶來的熱傳導差異,可以提前做好文中說的關鍵點,縮短它們之間的散熱差異,才是提高舒適性和節(jié)約能耗的關鍵。#頭條創(chuàng)作挑戰(zhàn)賽#